声明! 本站宗旨 本站大事记 LannyTree是什么     致谢 首页




声 明!

       本网站版权及解释权归作者所有,所有分类学信息的准确性由作者负责,任何个人或团体引用本网信息用于出版发行或其它形式的公开目的须征得作者同意并予以注明。本网所有照片、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由作者拍摄或设计、制作完成,其他任何个人、组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擅自引用。本网是学术型网站,非用于商业目的,所引用的其它来源的照片、图片等资源如知道出处均已注明,如果引起版权争议,请与作者联系(lannysummer@163.com),协商解决。特此声明!








 本站宗旨

       本站服务于中国蜻蜓学研究,2010年12月1日开通运行,其核心部分是作者称之为LannyTree的分类学网络数据库。“蜻蜓学”研究包括有关蜻蜓研究的各个学科方面,诸如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等等,然而目前只有分类学部分相对完善。希望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及网站建设的逐步改进,相继会将其它研究内容补充完整。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本网站开设中英文两个版面,旨在展示中国蜻蜓目昆虫的多样性、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听取国内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期待可能的合作机会。 作者秉承“宁缺勿滥”的原则,以较为保守的方式提供相关分类学信息,对系统发育关系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作者殷切期待来自各界的批评指正(作者电子邮件lannysummer@163.com),如有需要各位同行及网友可到本站的官方微博(http://t.qq.com/Odonata_of_China)及中国昆虫爱好者网站BBS(http://www.insect-fans.com/bbs)蜻蜓版进行即时互动讨论。









 本站大事记

      2010年12月1日本网站正式开通。

      2012年11月1日开通微博。

      2013年9月9日进行门面装修,将中、英文版分离,同时废止旧版面

      2018年3月17日网站迁址到新域名http://www.china-odonata.top








 LannyTree是什么?

       为提高分类学研究的效率,实现数据、文献、图片等各方面信息的集约化管理,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2003年)作者便着手搭建一个分类学专业化的网络数据库系统,并以网站的形式固定下来,当时只是作为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软件,并没想过发布出去。随着研究的深入,数据不断丰富,数据库的结构也不断被优化,到博士毕业时这套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并在作者的分类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成为作者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者用自己的英文名字Lanny为它命名为LannyTree。

       该系统包括文献管理和分类系统树两个主要部分。文献管理部分集中了所有相关研究文献的信息,提供了查询、录入、修改等一系列功能,并提供导向PDF格式原文的本地链接;分类系统部分也提供了查询、录入、修改功能,并由数据库自动生成缩进式的分类阶元树,可选择分亚目、总科、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种团、种等不同阶元显示,每一条目都直接链接到该条目的相关信息,如名称(包括异名)、引用、分布、相关文献(提供链接)、个人的评注等,高级阶元包含其下属阶元的详细列表及链接,种级阶元包括相关的照片、图片、描述等。文献和分类系统两大模块通过分类阶元的拉丁学名建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该系统虽然可用作单机软件,但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设有密码和权限管理功能,可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选择性地发布,支持多用户,可以实现远程登陆管理和分工合作。由于该系统拥有实时管理、在线更新、界面友好、功能集成、无限可扩展性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分类学研究的效率。

       这些年的分类学研究实践使作者时常在思考,当今的信息化发展似乎要求一切资源都要“集成”和“共享”,传统的分类学研究也面临这样的升级要求。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综合性网站或网络系统,如Species 2000,Zipcodezoo,EOL等,试图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汇集于一处,但它们共同面临的困难是信息量过大而没有足够的专家来充实所有的数据,现有的数据也未必是最权威的分类学家提供的,更重要的是已有的数据信息较难及时更新,因为分类学专家们很少把这些数据库当作自己日常研究应用的。经典的分类学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即专家依赖性,以昆虫分类学为例,几乎没有哪个专家可以独自提供一个目级阶元的完整而权威的分类学信息。即使是科级甚至更低级的阶元也经常是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共同研究的,他们的研究类群之间互不重叠又相互联系,只有这些专家能提供他们各自所研究类群的准确分类学信息。因此只有将众多专家学者的分类学数据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形成可靠的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如果所有分类学家都应用某种网络数据库系统进行研究(这个系统应该简便易用,并专门为分类学开发设计),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时地以网页的形式发布,最终只需要一个统一汇总的网站即可将所有的信息集成,形成一个海量的、“活”的数据库,就像一株珊瑚一样不断地生长、更新。大部分分类学家或许不擅长网络数据库的建设,那么一个或若干个得到分类学家普遍认可的网络数据库系统将具有重大意义。LannyTree目前还有很多缺陷,或许不能为分类学家们普遍认可,权且作为对今后分类学研究发展进行的某种思考。

       LannyTree以网页方式对外发布的仅是分类学研究的结果,尚不提供录入、修改、高级搜索等功能,这些高级功能仅在局域网内可用,为便于研究组内研究合作。目前分类阶元树中显示的中国蜻蜓种类还不很全,尤其差翅亚目的部分类群,尚待完善;参考文献库中也有部分没有收录的文献尚待补充。但是LannyTree是动态的,随着我们研究工作的进展会日趋完善。在此,真诚欢迎广大同行提出批评指正。作者邮箱Lannysummer@163.com,欢迎交流。









 致谢

感谢赵军轩,Slmok,Evan Bowen-Jones,K.D.P. Wilson,Matti Hämäläinen等提供精美的照片。
感谢Matti Hämäläinen就色蟌总科部分给予的宝贵建议。
感谢中昆网友野真、我爱蜻蜓一万年等提供的信息。
感谢中国昆虫爱好者网站(http://www.insect-fans.com/bbs)为本站提供讨论平台。